工研院與台灣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聯合主辦機器人協作應用趨勢論壇,包括PMC ,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台灣發那科,台達電子 ,安衛中心,原見精機,台灣愛普生,世紀貿易,日商川崎重工業等多家企業出席分享趨勢。(記者陳炳宏攝)
〔記者陳炳宏/台北報導〕少量多樣生產成為主流,智慧製造已經是勢不可擋的趨勢,因此人機協作已成智慧生產最新發展,以人類的智慧結合機器人的精度與準度,將可為產業拓展製造新藍海,不過業者私下表示,台灣機器人協作技術與法規有機會成為國際領先者,不過製造產業卻裹足不前,7成還在抗拒,希望浪頭來了,要勇敢往前衝。
工研院機械所、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今日共同舉辦 「機器人協作應用趨勢論壇」,並邀集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大廠專家,共同探討工業機器人協作安全與導入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胡竹生指出,過去觀念認為工廠自動化就是要無人,但以機器人完全取代人類智能的難度及成本太高,加上缺工問題,未來製造生產型式,會趨近機器人與人類近距離的「人機協作」。
胡竹生指出,缺工與人力成本高昂問題,是近年來製造業面臨的困境,由機器人協助人力,也逐漸成為國際不可逆趨勢,而非把用機器人完全取代人。
2021年,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百萬。(記者陳炳宏攝)
台灣Fanuc(發那科)機器人事業部經理陳孟弘表示,Fanuc今年將推出第五款協同機器人,以產業趨勢來看,目前剛好是一個新契機,為了區分協同機器人與一般工業機器人,Fanuc也特別用綠色來標示協同機器人,並繼續朝系統化安全認證努力。
台達電機器人事業處處長彭志誠表示,在社會不斷少子化、老齡化情況下,缺乏人口紅利的情況下,要達到5年內僅剩10%工作人員的目標,機器人是一個重要的對應方法,不過不可或缺的是智慧化的觸覺感知與協作能力,這也是決定人工紅利下的工作,能不能讓中小型機器人取代的關鍵點。
安衛中心處長蘇恒立表示,過去法令有規定,機器人需用圍籬圍起來保護工作人員,今年2月勞動部已經把法規修正,針對協作型機器人規範,要符合ISO 10218-1/2等CNS等同標準,雖然使用單位需寫安全評估報告,不過法律束縛已經沒有了。
UL優力國際安全認證台灣總經理陳宗弘表示,雖然協同機器人有ISO、UL規範,勞動部也修法過,代表台灣這個產業要走得比別人快,政府也在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今天在機器人協作台灣有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可以把產品輸出到全球,希望可以透過教育訓練,把規範落實到機器製造商、系統整合商、終端使用者角度,協助產業行銷全球更具競爭力。
研發機器人安全感觸皮膚的原見精機董事長蘇瑞堯表示,人機協作會是自動化製造的下一個領域,台灣擅長的是少量多樣製造領域,機器人協作輔助可以彌補現有人力不足的問題。
蘇瑞堯指出,這次論壇,包括機器人製造原廠、機器人設備商、系統整合商、甚至連職安署專家與安規認證機構安全專家都來參加,希望告訴產業,從機器人供應、系統整合、到最後安全法規與安全評估,台灣是有能量達到世界第一,希望透過各界網絡串聯,可以幫助有自動化升級需求的業者,可以找到該有的資源,幫助台灣產業加速轉型。
原見精機董事長蘇瑞堯認為,台灣在機器人協作法規與技術,跑得比其他國際快,既有傳統機器人,經過改裝即可變成協作機器人,台灣有絕對優勢。(記者陳炳宏攝)